近期活動

目前暫無活動

頁面

過往活動

《天堂+地球+喬·戴維斯》影片放映會 & 映後座談

2022/03/26-2022/03/26

本活動為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展覽《生生LIVES:生命、生存、生活》系列活動之一,呼應展覽三大命題「生命」、「生存」與「生活」,共同關注各種生命形式的可能性、生存哲學及倫理、科技發展與社會生活型態,並從文化及生物觀點,探討社會建構和生存形式,以及人與自然之間,資訊與意識之間的關係。

《生生LIVES:生命、生存、生活》開幕講座

2022/03/19-2022/03/19

《生生LIVES》作為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展,在面對如此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未來局勢,重新省思與探問最根本卻也最激進的主題:「生命」、「生存」與「生活」。以跨領域的對話與思考,探討在科技與人文交織的當代,面對未來,我們將何去何從?

【新富共學】萬華這個地方 系列講座(春季場)

2022/03/12-2022/05/28

由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元智大學藝術中心及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聯手,藉著邀請出身萬華,深受萬華啟發,或與萬華有深刻鏈結,投身萬華貢獻付出的各領域的創作者、工作者,學者專家,各以自身角度出發,但整體形成一種環繞包圍的方式,漫談萬華,也論述萬華,重新建立屬於萬華和大家的「萬華這個地方」。

第 4 屆 駐校大使徵選計畫

2021/12/24-2022/01/27

想與藝術家、策展人近距離接觸?想深入了解美術館展覽內容與策畫經驗 ? 想與建築、藝術、設計領域同好互相交流 ? 歡迎加入忠泰美術館 第 4 屆 駐校大使,Join Us !

【新富共學】萬華這個地方 系列講座(冬季場)

2021/11/27-2022/01/22

「萬華這個地方」系列講座由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元智大學藝術中心及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聯手,藉著邀請出身萬華,深受萬華啟發,或與萬華有深刻鏈結,投身萬華貢獻付出的各領域的創作者、工作者,學者專家,各以自身角度出發,但整體形成一種環繞包圍的方式,漫談萬華,也論述萬華,重新建立屬於萬華和大家的「萬華這個地方」。

"Drawing Ambience" Seminar Series – Session V: Platform – How Museums Curate to Distribute and Integrate Ideas

2021/11/26-2021/11/26

With exhibition, teaching, and publication, Alvin Boyarsky prioritized the art and concept of drawing. Many curatorial programs worldwide have subsequently focused on architectural drawings. As a key platform to engage with the public, museums and their curatorial practices convey ideas, explores issues, and expand their influences. The session invites museum curators from Taiwan, Nederland, the US, and Germany to discuss about how contemporary curatorial practices drive architectural discourses forward.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系列講座五:Platform – 思想傳遞、議題整合的博物館策展力

2021/11/26-2021/11/26

展覽、教學、出版品這三大元素,在阿爾文.博雅爾斯基(Alvin Boyarsky)見解獨到的結合與推動下,將繪圖的藝術與概念推向前所未見的首要地位,並促使了後來以建築繪圖為主題的全球策展如日方中;而當代做為面向群眾的媒介與平台角色的博物館或美術館,更是透過策展的整合,傳遞思想並探討議題,將影響力擴及更深、更遠。本講座邀請台灣、日本、美國、德國等的博物館策展人,共同討論當代策展如何推動全球建築思潮與議題。

【2021新富町文化市場徵件獲選展覽】裡容院 salon and within

2021/11/19-2022/02/27

Norman Normal 透過藝術與理髮,帶出對於市場人物的想像。他從仔細觀察市場工作者的形象著手,去發現那些較少被注意到的細節,以及他們所使用的器皿與人文的關係性。

【新富共學✕文資學院】新富町文化市場學校

2021/11/13-2021/11/14

今年度,新富町文化市場學校將以中等學校師資為主要對象,設計跨域講座和師資培育工作坊,期許為教師們拓展文資領域知識的同時,在返回校園之後,也能夠持續發想更多創意教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