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實驗 兩個行動

計劃簡介

城市,是個龐大複雜的網絡系統,不斷運作與蛻變,需要持續觀察與認真對話。我們試圖藉由小規模、游擊性的構築行動,與都會區塊甚至是城市系統對話,實驗建築理念與現實環境會如何做到更完美的連結?

本展覽邀請「建築繁殖場」與蕭有志兩組具有應對都會現實能力的創作團隊,以直接介入都市區塊的實驗行動,分別採複合構築(鋼材、木料與塑膠桶)或單一的純粹木料,各自提出一個外放也積極、一個內斂與沈靜的作品,來探索中山創意基地URS21所在的台北中山林森區,究竟能透過建築作為的微小介入,來激發出什麼樣都市的新可能與思維?
 

作品簡介

 

都市耕讀小屋

其一
在據稱是全台灣平均消費力最高的台北市中山區聚盛里,一間間破敗的房子在過去幾年改築起了簇新的大樓,而由一群里民經營的這片友誼農場,將原先被拆除的小巷內的人情味轉化成了另一群人協力耕作的都市農場,這是高密度的都市生活中,人們心中卻渴望能親近自然嚮往田園生活的徵兆。這間小屋一如原先在這片地上後來被拆除的那排磚瓦矮房子,和中山北路上簇新的大樓相比,簡單的木構造如同單細胞生物般的有機,它在初春時節來到聚盛里,希望居民們在享受都市農耕的樂趣的同時,也能感受這個簡單的木造小房子來此地拜訪的樂趣。
 
其二
美國作家亨利梭羅曾經在離家鄉康科德城(Concord)不遠的瓦爾登湖(Walden Pond)進行了一個為期兩年的試驗,他在湖畔林中的一間小木屋嘗試過著簡單的隱居的生活,最後出版了「湖濱散記」這本散文集,記載了他在瓦爾登湖畔兩年又兩個月的生活。這本書的封面描繪了一個附有小柴房以木造魚鱗板覆蓋的木頭小屋,後來成為瓦爾登湖為了吸引觀光客所重建的梭羅小屋的原型。這個小屋像極了所有人小時候在圖畫紙上不斷塗畫的那些美好「家」屋,都市耕讀小屋的外型是這種原型的一種變型,單斜的屋頂與天窗,立面各個向度皆有特定功能。這間小屋期望提供都市人一種另類的耕讀生活經驗,它將透過旅行不斷在都市中與與人們偶遇,在其中居住的經驗也將隨著小屋設置的地點而有所不同。
 
其三
日治時期台灣經歷了山林開發與伐木事業的興盛期,直至1975年「臺灣林業經營改革方案」提出後,台灣山林後改以保續經營為原則,林業也漸漸蕭條。然而日人據台時所種植的柳杉人造林大多已到了該疏伐的時候,疏伐除了讓留下來的樹木得到更多的光線,可以更好的成長,另一方面意味著人們可藉此利用這些砍伐後的林木資源。然而台灣由於林木業的萎縮以及木造建築文化淡出營建體系與大眾生活,目前許多疏伐後的柳杉由於缺乏有效益的運輸與利用方案而躺在山林裡,另一方面由於價格相較北美松木缺乏市場競爭力,再加上營建法規與消防法規的限制,整個社會擁有這些寶貴的林木資源卻無法在住宅營造與生活中受用。這個由南投竹山德豐木業以柳杉疏伐材製成的小屋,希望提供這個對木造建築日漸疏遠的社會一個再度親近木造建築的機會,同時也希望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柳杉製成家具,體會其特有的多節質地與豐富肌理,希望這塊土地上的人們開始思考柳杉使用於台灣常民生活中的可能性。
 
其四
仔細辨認今日台北人的住宅房型,過往四層樓步登公寓以三房兩廳供應一個個小家庭所建構起的這個台北城,其新的建構單元似乎已轉變到以滿足一個人生活為主的套房。然而這樣的需求並沒有真實的反映在房屋市場,持續誇大的豪宅生產以百坪為尚,月領22K年輕人在臉書上哀號,但是最低限的住房需求還是沒有得到眷顧。「套房」是中山創意基地周邊很常見的房型,以「創意」為主的城市樂園周邊有著這麼多的套房供給,也許這是城市發展錯亂拼貼的意外。22K年輕人最低限的住宅需求是什麼?旅行的都市耕讀小屋來到中山創意基地的這片草地上,它嘗試回答這個問題。都市耕讀小屋的第一站邀請到以推廣健康有機生活為企業宗旨的伊聖詩設計團隊,該團隊將賦予小屋內部一種更具生活感的裝置,為大家示範一種都市耕讀生活的可能性。
 
關於大量交織
「大量交織」這四個字源自我在美國Cranbrook Academy of Art建築學研究所求學時的畢業作品集標題。作品集內集結兩年內密集的對「複雜」進行探索的許多實驗與創作碎片,其內容雖起始於建築與設計創作實驗,但最終轉而朝向一種社會性的資源整合式思考架構與事件空間營造為主體的跨域創作。回國後我更進一步的整理這些想法使其成為一種在方案、非營利、創作、教學四個面向皆可依循實踐的整體概念。這個概念強調文化多樣性(Cultural Diversity)、資源最大化(Resources Maximum)、過剩成為養份(Waste=Foods)、跨方案的資源整合(Crossing Projects)、以及以微型空間改造做為都市環境設計手段(Urbanism in the Interior Scale)。
 
創作者:蕭有志
木構營造:德豐木業專案施工團隊 陳泓、李文凱、楊承瀚
家飾裝置:伊聖詩美術團隊專案執行 余育緯、王光耀、林孟翰、洪振峯
組裝協力:劉文瑄、鄭乃元、范姜彥傑、何勇瀚、任芯瑩
特別感謝:聚盛里陳鴻章里長

城市絮語

“城市絮語”是建築繁殖場與台北城市中山區的一段對話。建築繁殖場透過中山創意基地URS21草地上的平台與懸掛在屋頂或屋簷上的迷你居住單元,挑逗人們心理安全極限並拉出一種多角觀望的視域張力。
 
“城市絮語”以這樣的布局部陣,嘗試反映出台北都市中的居住情感。每一間居住單位,每一位市民,都可以是舞台也是表演者。人們透過彼此觀看,觀望,逐漸形成一種人性的關心。即使在現代生活當中,我們依然可以找到這樣的人性溫度。

創作團隊:建築繁殖場
總監:呂理煌
領航員:鄭乘騏
團隊人員:王士豪、林雨祥、吳志強、游騰延、劉佳豪、郭秉泓、游雯嵐、 蘇峻毅、徐莘、顏妤真

 

策展人:阮慶岳
展覽地點:中山創意基地URS21後方草地與頂樓
展覽時間:2013年4月13日(六) - 5月12日(日)
主辦單位: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單位: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特別感謝:聚盛里陳鴻章里長

影片

[城市實驗 兩個行動] 紀錄片

活動相簿

搭建過程
城市絮語-日間照片
城市絮語-夜景照片

附加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