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ADA新銳建築獎

2014.11-12

計畫簡介    評審介紹    入圍作品

計畫簡介

「ADA新銳建築獎」由台北市建築世代會發起,為國內首度針對青壯年新銳建築師所設立之獎項。旨在鼓勵新生代優秀建築人才出線,展現原創力與嶄新思維,創作富潛力與前瞻性、並指向台灣未來的時代性作品,藉以深化專業與環境視野。
 
本獎同步企劃製作系列講座活動,進程性推動建築美學蔚成風氣、持續發展,建立台灣建築界與國際交流之專業平台,逐步開啟新生代建築師與企業合作的契機,走向網絡協力的友善型態。
 
2014年為本獎舉辦第二屆,由世代會委託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本屆放寬徵件條件,作品座落範圍擴大至離島,期能提供本土建築思考更廣闊的視野與契機。

關於 台北市建築世代會

2008年4月,台北市建築世代會(簡稱世代會)由一群建築開發專業領域之新世代領導者催生成立,宗旨為促進台灣建築業界之互動交流,激發並鼓勵建築產業創新思維,以及推動慈善公益回饋社會。

ADA新銳建築獎獎盃設計概念與團隊介紹

設計概念
Back to basic回到原點。
「建築是理性的藝術,是可被計算與延伸的思想。」
原點,代表著初衷,一個年輕建築師踏入建築世界的一個起點.。
我們以工業設計的角度來思考這個觀點,於是我們設計了一個可以模組化、可以依照得獎者的特質自行變形的獎座。以磁鐵球配合鐵製的基座,讓磁鐵球可以穩固的吸附在上面,既具有理性的幾何思維,也隱含著可以個人意志的無限延伸。

設計團隊介紹
竅門設計事務所
「竅」是關鍵、重點、方法,更是一種頓悟的境界。Qiao 的發音來自於台語的「竅」,這是台語裡形容聰明的獨特用語。竅門設計成立於2009,由王俊隆與何忠堂兩位設計師所創立。
曾經帶領過美商Zoe Design、Do Design、Dell、The One 異數宣言、tittot琉園的設計團隊。一直致力於尋找台灣的新設計觀點,嘗試在台灣的常民文化裡重新發現感動,讓台灣的設計創作在國內外指標性的大展中持續發聲;相信設計有著許多的面向,每個面向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要真心去擁抱它,有一天終將長出美麗的花朵。

評審介紹     

初選評審

王增榮/比格達工作室主持人
曾任教於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與建築系,現為策展人、建築評論家同時也是身體力行的建築之旅導覽專家。曾共同策畫過《浪漫的真實:戰 後蘭陽建築展》(2011)、《田中央工作中:黃聲遠+田中央工作群建築展》 (2013)、《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特展》(2013)、《后台灣Beyond Taiwanism: ADA新銳建築獎創作展》(2013)。

張清華/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之一,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士、美國賓州大學建築碩士,曾任成功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及台北科技大學等校之兼任教授,並為美國綠建築協會會員,建築設計作品獲獎眾多,其中代表作品包括北投圖書館與台北花博新生園區三館等;榮獲第十一屆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及兩屆台灣建築獎。(照片版權提供:MOT/TIMES,攝影:翁子恒)

邱文傑/大涵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大涵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曾任教於實踐大學空間設計系、淡江大學建築系、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並在成功大學擔任駐校建築師。回國20年,累計獲得三次台灣建築獎、兩次遠東建築獎、WA中國建築獎及全球華人青年建築師獎(2007)、中華民國百年傑出建築師(2011),並分別於2007、2012年代表台灣參加香港-深圳建築雙年展及2008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褚瑞基/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現為台北開放文教基金會董事以及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理事;也任多項政府專項計畫之審議委員。除了投入建築學校之外,也參與多項公共藝術創作及策劃、社區營造活動、推動永續社區、並持續進行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及文化資產保護之活動及計畫。

Marco Casagrande/芬蘭建築師與Casagrande Laboratory主持人
2004年起創立Casagrande Laboratory(C-Lab, C實驗室)以芬蘭為基地,是結合來自世界各地建築師、都市規劃專家、藝術家及科學家所組成的建築實驗室。他曾連續三屆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2000、2004、2006),其專業建築生涯期間獲得的重要獎項包括:1999英國建築評論雜誌新銳建築獎、2004維多莉亞州設計獎、2009&2011世界建築社群獎、2013European Prize for architecture獎等。
 
決選評審

安藤忠雄/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創辦人與普利茲克獎得主(1995)
當代知名的日本建築師之一。他的作品特點,包含大面積的清水混凝土牆,並結合木材或石材地板以及大窗戶。他著名的作品包括住吉的長屋(1976,大阪)、光之教堂(1989)、普立茲美術館(2001)、Fort Worth現代美術館(2002)、21_21 DESIGN SIGHT(2007,東京)、威尼斯關稅美術館(2009)等。曾獲普利茲克獎(1995),並於2010年榮獲日本文化勳章。曾任美國耶魯、哥倫比亞、柏克萊、哈佛等大學客座教授,現為美國建築學會(AIA)、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榮譽會員。

阮慶岳/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
文學著作包括《林秀子一家》等,建築著作包括《弱建築》等,共20餘本。2006年策展《樂園重返:台灣的微型城市》,代表台灣參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2006年與徐明松於台中TADA center聯合策展《久違了,王大閎先生!》建築展;2011年策展《朗讀違章:王澍x謝英俊 建築展》;2012年策展《人民的城市--謝英俊建築展》。擔任過國內眾多獎項評審,如2013遠東建築獎、台新藝術獎、2008-2009國家文藝獎-建築類等。

林洲民/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2003年林洲民建築師亦以南投水里民和國小及國中新建案獲得英國建築雜誌The Architectural Review所頒發的新銳建築獎(Emerging Architecture)。截至目前為止,這是臺灣建築界唯一的一次獲獎紀錄。其所帶領的林洲民建築師事務所、仲觀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及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皆以老建築重建與增建的專業享譽業界,過去曾協助台灣無數古蹟建築改建。目前擔任成功大學建築系及建築研究所兼任教授及駐校建築師。

龔書章/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暨所長
2007年獲得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作品也曾榮獲多項國際及台灣的建築或室內獎項,如「2007德國iF傳達設計大獎」、「2008/ 2006/ 2004台灣建築獎」、「2009/ 2008/ 2007TI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2006/2004日本商業設計協會JCD空間設計國際賞」、「2003遠東建築獎」等。曾擔任第一屆「ADA新銳建築獎」評審委員、臺北市立美術館2014第一屆[X-Site]地景裝置計劃評審委員等。

王俊雄/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
台灣建築雜誌總編輯與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理事長。著有〈中華民國與建築:百年發展歷程〉、〈國民政府時期南京首都計畫之研究〉、〈國民政府時期建築師專業制度之研究〉、〈把現代建築洗出來─洗石子與台灣建築現代性〉等,以及徐明松合著《粗獷與詩意: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和與王增榮合著《浪漫的真實:戰後蘭陽建築》;多篇建築評論,散見於建築專業雜誌。曾參與多項公共空間的規劃與顧問工作。

劉曉都/URBANUS都市實踐建築事務所創辦人及合夥人之一
1999年與孟岩、王輝共同創立都市實踐並將其發展成為當今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團隊之一。事務所目前在北京、深圳及香港設有分支機搆,多項建成作品成為城市生活新地標,發表在權威媒體上。都市實踐獲得美國《Architectural Record》年度全球設計先鋒及多項設計大獎,T+A 「年度建築設計機構獎」、WA設計獎、中國建築傳媒獎等多個重要建築獎項。也多次應邀在國際重要學術機構講座並擔任國際競賽評審委員。
 

入圍作品

 

 

 

 

 


作品名稱:方間雲亭
作品位置:台北市
參賽者:王喆+陳柏安+呂思蓉+陳宣名

王喆+陳柏安+呂思蓉+陳宣名:「建築是一種持續性的集體創作與探索過程,挑戰當中的非絕對性。建築師的存在是去激發大眾發現永遠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滿足需求。」

邱文傑:「作品暗示著空間自然流動的可能。以完整的建築思考出發,並真正付諸執行,是一件完整度很高、與建築論述具關連性的裝置作品。」

 

 

 





作品名稱:台南一中體育館
作品位置:台南市
參賽者:曾柏庭
 
曾柏庭:「建築有時不需要譁眾取寵,安安靜靜地呈現它的本質與味道,就是一個好建築。而我不願意放棄任何細節,希望努力做到一切精準。」

Marco Casagrande:「一件超越時間(timeless)的作品,大膽地不多加裝飾,僅使用經典的建築元素來呈現設計的原貌。簡潔的背後是精密的3D設計,更是難得。」

  

 

 

 

 


作品名稱:馬公機場計程車鋼棚
作品位置:澎湖縣
參賽者:林祺錦
 
林祺錦:「鋼棚除了提供停車功能,同時傳達風帆的意象,讓遊客一出機場立即感受到澎湖的氣息。因為設計,平凡的物件也能不一樣。」

Marco Casagrande:「作品具有建築少見的趣味性(a great deal of humor),將隨處可見的棚架轉為一件性格突出的作品。大膽,也如實反映台灣的環境氣候。」

  

 

 

 


作品名稱:山邑家
作品位置:屏東縣
參賽者:林柏陽+黃聖軒+何岳璟

林柏陽+黃聖軒+何岳璟:「建築不必突出,但要能營造出人跟生活、自然可以融為一體的建築環境。讓使用者自己填滿空間中的留白,繼續建築跟環境的故事。」

張清華:「住宅設計對應出生活的單純性,並嘗試在空間中創造小小的趣味。深入討論光線與風在住宅中扮演的角色,讓人感覺此作品是在討論一種未來性。」
 

 

 

 

 



【首獎】
作品名稱:徑。鹽埕埔
作品位置:高雄市
參賽者:劉崇聖+辜達齊+吳龍傑

劉崇聖+辜達齊+吳龍傑:「建築只是一個手段或是實現的方式,我們希望透過建築將最關心的議題落實。這些建築改變了環境,讓使用者對環境有更多重視。」

王增榮:「建築師以游擊隊的模式,去修正都市發展上不理想的狀態,提供了與現代主義不同的新面貌:維持原有的活力,但又重新釐清它的秩序,是讓人印象深刻的表現途徑。」

 

 

 

 

作品名稱:風厝
作品位置:新竹縣
參賽者:王柏仁

王柏仁:「身為建築師最重要的是維持對建築的初衷,我的初衷是和環境溝通,面對地球的節氣變化,這是一個需要持續學習的面向。」

褚瑞基:「建築師試圖創造兩棟建築的姐妹關係與彼此的對話,並且用兩者之間的「空」來詮釋家人的親密感與距離感,闡述得相當成熟。」

  

 

 

 

 


作品名稱:里院
作品位置:金門縣
參賽者:陳書毅

陳書毅:「我希望透過建築行動喚回鄉土價值,把傳統價值透過設計帶入躁動的現代社會中,證明傳統保存可以有更好的做法。」

邱文傑:「強調以使用者為主的建築思維,同時保留傳統建物的原味;作品成功延續舊有的精神,也掌握住最根本的原則。這種強調延續傳統精神的方向,也是建築的另一種選擇。」

  

 

 

 

 


作品名稱:層之家
作品位置:台南市
參賽者:方瑋+李昀蓁+翁若婷

方瑋+李昀蓁+翁若婷:「這不是一個標準答案的年代,也不是建築只提供社會需求的年代。我們選擇用建築來談對都市環境的看法,提出建築裡的生活感與態度。」

王增榮:「增建空間的設計中,將原有的空間格局轉為一個更平實、且更具詩意的居住空間。某種程度上保留『台灣生活』的熟悉感,但是超脫了過去較為世俗迂腐的作法。」

  

 

 

 


作品名稱:八德中正堂歷史建築
作品位置:桃園縣
參賽者:何黛雯+林雅萍

何黛雯+林雅萍:「建築師不只是設計建築,而是設計一個關係,並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反省自己,學習如何判斷及承擔後果。和建築的關係就像呼吸一樣。」

邱文傑:「平面構成與材料的閱讀中,彰顯出建築師用心於新舊之間的脫開處理。建築師著力於聽取各方意見、達成共識的公聽會舉辦過程,以實踐建築的社會行動,特別值得鼓勵。」

  

 

 

 

 


作品名稱:大溪老茶廠
作品位置:桃園縣
參賽者:曾志偉

曾志偉:「當活動範圍變小後,人的行動就會變慢。透過設計,我們希望讓人暫時停止對外在的探求,將視野集中向內,使心沉澱下來。」

褚瑞基:「一般思考建築如何回應自然的狀態,可能會過度隨性,但建築師平衡得非常好,準確度非常高,也沒有過多的絕對性。作品在自然的狀態之中保有空間最好的機會與可能。」

  

 

 

 

 


【特別獎】
作品名稱: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
作品位置:台北市
參賽者:曾志偉

曾志偉:「每個人身上都存在一種彼此互通的動物性,是一種與自然龐大能量的結合。我希望弱化設計的強度,用簡單的解答貫穿所有設定。」

張清華:「這件獨特的作品極富理想性與實驗精神,建築師提出了剛硬建築與自然共存的解決方案,將土地包裹進一個本身也具備自然與在地特質的構造當中,相當值得鼓勵。」

影片

2014 ADA Awards for Emerging Architects (2014第二屆ADA新銳建築獎特展宣傳短片)
2014 ADA Awards for Emerging Architects call for entries (2014第二屆ADA新銳建築獎徵選影片)

活動相簿

2014 ADA新銳建築獎 頒獎典禮
2014 ADA新銳建築獎特展 交流茶會

書籍

十組建築新銳,十一種建築姿態。
挾著勇氣、堅持理想持續往前走,就是他們共通的新銳精神。

附加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