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藝術街區

源起與目的

謝謝大家支持,「城中藝術街區」已於 2012/03/31 正式結束計畫。

每座城市在變遷的過程中,那些曾經輝煌的建築在時間軸的催化下慢慢腐朽,不久便被人們從記憶裏抹去移平,但若透過創意氣氛或藝術思維的營造,卻反能成為城市潛在的文化資產。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於2010年開始推動「UrbanCore 城中藝術街區」計畫,由母體企業忠泰建設提供土地資源及閒置房舍,至民國100年9月底,引進藝術協會與創作團體,企圖營造自由揮灑的創作實驗場域,讓藝術與創意群聚效應在此醞釀發酵,建立一個涵納國內外藝術創作的交流平台及生活網絡,進而與社區民眾產生對話,落實藝術文化的在地實踐。

「UrbanCore 城中藝術街區」為中華路一段與延平南路所圍塑的完整區塊,計畫名稱取自基地位置所在的中華路城中三小段,屬於臺北市舊稱的城中區,「城中」以字面直譯為「UrbanCore」,而「Urban」同時又為都市、「Core」又有果核之意,象徵這個老舊城區就像是一顆被啃蝕殆盡的破敗果核,過往的歷史記憶已被人們所遺棄,但期許因此計畫進駐後,在藝術文化養分的澆灌下,讓果核再一次地充滿生機。

未來本計畫將隨著基地遊移錯置於大台北地區的不同角落,因應人文歷史背景和地域特性不盡相同的條件下,激發更多元精彩的創作能量,延續藝術創作之自由及獨特性。



申請辦法
本基地上之建物屋齡皆超過三十年,每棟內部空間依照先前入住居民所需,於格局結構上大為改變,另閒置時間約有兩年,室內狀態凌亂。基金會將評估基地現況,不定期釋出堪用空間並公告招募進駐對象,進駐期限一律至民國100年9月底,惟進駐團隊視工作計畫之
需求,須自行花費拆除既有隔間、清運垃圾,並在不影響房屋安全結構之前提下整修。

進駐對象
1. 藝術性的社團法人或財團法人
2. 推動都市規劃或建築設計教育之專業組織 
3. 具藝術創作(美術、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新科技多媒體創作、跨領域藝術創作等之團體 
4. 表演藝術團隊
5. 影像紀錄工作團隊

進駐團隊介紹

UrbanCore Gallery
UrbanCore Gallery位於街區臨中華路面,這棟閒置建築物在三十年前曾是「洪建全視聽圖書館」的設址地,許多60年代的文藝青年聚集於此,成就了台灣近代文化藝術發展的重要起源。一樓由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經營為開放式藝文空間,期望提供一個以建築、設計創意、跨界藝文創作等領域發表交流的場域,透過推陳出新的展覽活動與民眾分享,並鼓勵非營利組織或是有場地需求的朋友妥善利用,進而觸動美感經驗的啟發。
台北市中華路一段89之4號1F

MOT/ARTS 藝術七門町
忠泰生活開發MOT/ARTS推出「MOT/ARTS × EXPLODING GENERATION」概念,落實其致力於培植台灣具潛力之藝術新秀並推向國際舞台的宗旨。以「藝術駐村及育成」與「文化開發」的方式,打造一處讓藝術蓬 勃孕生、自由呼吸的創意基地,起名為「藝術七門町」。邀請由姚瑞中為首的七組台灣當代年輕藝術家:盧昉、蔡宜儒、朗機工、劉致宏、許尹齡、黃華真進駐並成立工作室。陸續以個展與跨界合作等方式,計劃性推廣至熱愛藝術的每一角落。
台北市中華路一段89之4號2-5F

UrbanCore Café & Bookshelf
UrbanCore Café & Bookshelf為一提供建築.設計.藝術領域書籍閱覽、交流討論之替代空間,同時也是UrbanCore城中藝術街區藝文資訊站,不定時與街區內各進 駐團隊合作舉辦假日藝文活動、讀書討論會、電影放映等,並提供來訪民眾咖啡餐飲與休憩。
台北市中華路一段89之6號1F    Facebook

台灣設計師連線​
台灣設計師連線於2006年由台灣跨領域、跨公司團隊等設計相關工作者自發性組成,主要藉由舉辦概念性展覽的形式,創造一個分享設計創意的交流平台,並向民眾呈現分享台灣設計成果,進而為台灣設計推向國際努力。 
自2007年以來,台灣設計師連線開始籌備舉辦台灣設計師週(Taiwan Designers’Week),參考其他國家的設計週,開創性地加入了「主題設計」聯展區塊,強調設計美學與概念,號召各領域設計師共同策想年度主題,意圖提供長期為高科技產業服務的設計師們,一個自由揮灑個人創意的平台。每年的台灣設計師週號召了超過200位的台灣設計師參與,此外也獲得眾多設計工作室、設計公司,及關心設計與創新的企業的共襄盛舉。 
未來,台灣設計師連線仍將持續努力,除了持續辦理每年設計師週,也將觸角延伸至其他與設計、文化概念相關之活動,中長程目標則朝向非營利的基金會型態方向前進,與懷抱著理想與熱情的設計師們共同為台灣設計努力。 
台北市中華路一段89之6號2F    http://www.designersweek.tw

都市再生工作坊
一個都市再生相關議題討論、分享與行動的空間,提供關心臺北市舊城區城市發展的居民, 
一個凝聚遠景共識的開放性平台。
工作內容: 
一、都市文化再生之育成 
二、都市再生人才培訓及研習 
三、地區再生所需空間測繪、研究 
四、房地創新活化再利用計畫 
五、都市再生相關案例調查、研究 
六、都市再生議題房地空間策展佈景
「都市再生工作坊」是一個綜整「都市再生」、「文化創意」、「場所精神」三向度的討論與訓練,本次工作坊的重點是重新檢視「文化」與「創意」在都市再生政策、法令、推動機制與共同願景塑造的積極角色。
台北市中華路一段89之6號3-5F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成立於1999年2月6日,是全國性的藝術團體,創會之初有156位會員,包括:視覺藝術創作者、策展人、藝評人、藝術理論 工作者、藝術行政工作者、與藝術教育工作者,自此定調了協會成員的結構。十年來協會成長拓展的過程中,陸續有理念與藝術專業範疇相同的同好及團體相繼加 入,目前已有超過500多位個人與團體會員。因為成功整合了視覺藝術界相關的所有專業,加上歷來所展現的活力與代表性,因此又被稱為視覺藝術聯盟或視盟。視盟基於監督的立場與專業發言的角度,經常參 與公部門各項與視覺藝術領域相關的諮詢會議或研討會。如:法案條例研議、藝文補助案的審查與各項藝術文化會議等,成為台灣視覺藝術界的主要發聲者。
台北市中華路一段91巷1號    http://www.avat-art.org/web/index.jsp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2001年3月21日,有一群為藝術奮鬥的好友在板橋成立了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期望有個奮鬥的基地以更新、開擴屬於我們時代的當下生活與新藝術文化。 多年來舉辦了許多針對當代藝術實踐範疇內容的重要活動,包括了展覽策劃、研討會、讀書會、當代講堂…等等。今天在台北的我們,將把板橋和台北的空間以一整體之下的兩個部份進行思考,原本在板橋的據點將延續著工作室狀態以及保留許多突發實驗性的可能,而台北的空 間將成為活動性的重心,著重在展演以及討論的發生,以中介的型態形成多層次對話的介面,將呈現更為開放的態度,一方面更確定的聚焦在實質的發生與過程的累 積,另一方面是為公眾性的藝術介入。
台北市中華路一段91巷13號1-2F    http://open-c.blogspot.com

C 實驗室​
簡稱C-LAB係以芬蘭為基地,結合來自各領域建築師、都市規劃專家、藝術家及科學家組成建築實驗室。
作為空間的設計者,C 實驗室關懷大自然和人類間的有機連結,廢墟生態與地土之間的關係,為更臻善美的未來環境傾注心力。其基進並獨具美學思惟之建築與跨領域藝術作品,獲得世界 建築與藝術圈廣泛關注。於2000、2004、2006年等三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以及全球各重要展覽與研討會,並獲得多項建築獎項殊榮。
主持人馬可.卡薩格蘭(Marco Casagrande),自2000年起擔任教職,跨學科的教學方法,游離於建築設計、生態都市規劃及環境藝術之間。截至2010年為止,他已在全球十四個國家三十餘所建築和藝術相關科系大學任教。
台北市中華路一段91巷13號3-4F    http://www.clab.fi

台灣攝影博物館
集合理念相同的攝影專家、學者多人,經過多次集會研商,推動成立「台灣攝影博物館」,並組成籌備委員會進行先期規劃。以建構攝影文化資產的精神中心為宗旨,進行有計畫有系統的調查、整理、展示、典藏、研究、教育、出版和對國內與國際的交流等工作。期望透過我們的努力,建立台灣攝影發展的歷史軌跡,凝聚國人視覺創意風華。跨越博物館既有藩籬,朝向「攝影是具有認同力量的語言」來思考,打造攝影視覺深入家庭、影響社會的力量。
台北市中華路一段91巷17號    http://goo.gl/6Fjoxc

豪華朗機工​
豪華朗機工由四位八零年代出生的新銳藝術家陳志建、林昆穎、張耿豪及張耿華,因[混種概念]而成軍,作品風格以[輕鬆異境 陽光飄浮]而著稱,為國內極具代表性之新興藝術團隊。他們取材於自然環境,憑著狂想討論奇觀社會中的人性思維,將極度的科技整合極度的人文,利用「音樂、視覺、裝置、文本」共陳手法,使其面象千變萬化,作品 跨界戲劇、電影、舞蹈、建築、流行音樂、經濟行為,正因為不斷地徹底融合,豪華朗機工這個藝術品種,於焉誕生。
台北市延平南路160號之7    Facebook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TCAC)成立於2010年2月,這是由一群當代藝術家、策展人、學者及文化工作者所獨立籌設的藝術空間。這個為期兩年的領航計畫是一 個藝術圈自我發表、互動、國際交流的平台及實體空間,也是台灣當代藝術社群關心、研究、討論社會政治議題、文化政策、美學立場的公共領域,以及形塑社會文 化變遷批判意見的公器。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座落於台北市中心西門町的一棟四層樓建築,一樓的檔案資料庫建置了國內外活躍的藝術家及專業藝術工作者的個人資料。藝術中心的主要活動包 含藝術作品、電影、出版品、音樂、表演活動的展示播映,以及演講、座談、論壇,出版品及展覽等。除了藝術中心團隊自行策辦的活動外,我們也開放引進外來的 專業計畫,並鼓勵青年藝術家及文化工作者在此策辦藝文活動,並自力開發新的論述空間。
台北市延平南路160之6號    http://www.tcac.tw

廢墟建築學院
廢墟建築學院是研究建立第三代都市知識建構所成立實驗性平台,主旨在於要將現存工業城市廢墟化。學院以人文環境和都市作為研究主體,提供跨領域交流和公共論域的空間。不將論述焦點放在個別藝術和科學領域,學院著重地方知識的累積、常人的生活智慧和潛層的記憶故事。有別於教育場所,廢墟建築學院是PUB的原型,一座對外開放公共客廳。或者更像芬蘭國淬三溫暖,無論警察或是總統一律得脫掉外衣,才能進入公共桑拿間無絆享受,人人皆平等。廢墟建築學院提供自主而獨立的平台,讓來自不同領域的學生團體和有志同心者互相交流。學院本身就是知識建構的載體,這裡是座工地也是廢墟,兩者同時並存發生。雖尚不能預知我們會發現何種新鮮事,但將城市廢墟化,破壞現存方盒空間會是建構學院的第一步。我們不管學術理論的統制操縱,卻要邀請大自然自由入門,在廢墟中有機共生,大自然是唯一皈依的準則。這裡是大伙兒的客廳,我們同在的PUB。
台北市中華路一段85巷2號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莫比斯圓環代表無盡循環的意思,一張細長的紙條,將其中一端旋轉180度後與另一端黏合起來,然後,你就會成為莫比斯圓環的一員,原有二維平面的正反對立在此被泯滅,起點之後從此沒有終點。在圓環中充滿各種可能性,在簡單的東西中有無窮的奧秘,在有限中看到無限的延伸。創作如是,生命亦如是。
成立於2005年,至今演出經歷豐沛,涵括多次香港、北京、泰國、韓國、波蘭等國際合作,以跨領域創作平台的概念出發,集合獨當一面的藝術工作者,融合導演、演員、音樂、肢體、及視覺藝術。來自不同國藉但待在台灣多年的創作人除了獨立創作,也藉由藝術創作平台建構出反思生命及人文關懷的劇場作品。作品風格橫跨傳統藝術到現代劇場,從樸實通俗到深刻精緻。
台北市中華路一段85巷6號1-2F    http://mstheatre.org.tw/

河床劇團
河床劇團於1998年成立,以其意象式的總體劇場跨越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間的界限。評論家曾讚賞河床劇團這些深具有機、雕塑般特性的「潛意識」劇場作品,可與貝克特和大衛‧林區最精湛的作品相比。河床劇團曾參與的戲劇節及活動包括:2009年羅伯‧威爾森水磨坊藝術中心駐村演出「煉獄」(美國紐約)、2007、08年法國亞維儂外圍藝術節,2006年小愛麗絲戲劇節(日本東京)及M1藝穗節(新加坡)、2004年新點子劇展(台灣)及小愛麗絲戲劇節(日本東京、大阪)、2003年國際劇場藝術節(澳門)、2001年台灣實驗劇場節(美國波士頓)。河床劇團也曾受邀於高雄市立美術館、誠品藝文空間、上海當代藝術館以及北京今日美術館展出相關跨領域創作。
台北市中華路一段85巷6號3-4F    http://www.riverbedtheatre.com/

黑眼睛跨劇團​
鴻鴻於2004年結束成軍十年的「密獵者」之後,於2009年初重新創立「黑眼睛跨劇團」,以戲劇為主體,積極嘗試各種跨界行動,開拓表演新類型。一方面引介當代世界劇壇富挑戰性的重要劇作,一方面培植台灣的新生代創意人才。以鴻鴻多年來跨領域創作的經驗為基礎,結合在《衛生紙詩刊+》刊載的劇本,嘗試中、大型劇場的製作及推廣。 
台北市中華路一段85巷6號 3-4F    http://darkeyeslab.blogspot.tw/

活動相簿

西城愛藝夏-2010 UrbanCore 開放日&夏日藝術派對
UrbanCore Cafe 2010

書籍

「城中藝術街區」位於台北市中華路一段與延平南路之間的舊街廓,距離繁華熱鬧的西門町僅需步行5分鐘,基地位置過去屬於台北市舊城中區,在歲月的催化下,街區房舍大部分已老舊窳陋並閒置多年,以一種傾頹腐朽的姿態緩慢消逝,等待重生。

2010年初,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開啟「城中藝術街區」計畫,由母體企業忠泰建設提供街區內閒置房舍,讓藝術協會與創作團體進駐,藝術群聚效應在此發酵醞釀,直到2012年3月計畫落幕,一個為期兩年的跨領域實驗共生網絡、國際在地交流的藝文平台,在此孕育而生。

附加檔案